第444章 一根筋的莎拉波娃(1/2)
宋健对于美利坚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好感,可是,对于有些独特的文化内容,他还是觉得值得提倡的。
比如说,美利坚这边的人,非常注重个体独立性。就拿一家人外出用餐为例,如果没有特别的事先约定,基本上都是各自负担自己的费用。父母也不会主动去承担孩子的餐费,儿女也没有义务必须替父母买单。不过,这并不影响一家人和睦的氛围,而如果某个人抢着买单,反倒成了异类。
宋健一开始的时候,每次和公司的几个人用餐,都会主动买单。后来还是罗永浩提醒他,他们可以个人付个人的那一份。
当时公司的内勤管理人员,总共也不过五六个人。而且,包括琳达在内都是华裔血统。所以,宋健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不过,琳达她们觉得这样会欠了他的人情债。也会让他们误会老板有什么企图。
后来他逐渐习惯了这样的方式,也觉得让自己很轻松。大家彼此之间清清爽爽,不存在任何的利益纠葛。同时又不会影响彼此的工作和交往。
他没打算买罗永浩的别墅,更不会无偿使用它。更何况,罗永浩的别墅每年还要负担近三万美金的房产税。
宋健原来还打算,等到造纸厂那边开工建设以后,让罗永浩过去负责管理生产线。可是也,现在他有了自己的打算,做餐饮也更适合他。所以,宋健并没有再跟他提起这件事。
崔桂梅的葬礼在殡仪馆举行。这里的殡仪馆基本上都位于墓地附近,家属也可以自行选择土葬或者火化的方式。
罗永浩作为葬礼的操办人,选择了华夏传统的火化方式。虽然崔桂梅的家人不肯过来接收骨灰,但是,总有一天要让她魂归故里。或许要等到蒂娜长大以后,再陪伴母亲回到故乡去安葬。
宋健看着前来参加葬礼的十几个人,心里觉得一阵酸楚。一个满怀希望出国追求美好生活的女人,在历经坎坷之后,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前来参加葬礼的人,有几个是崔桂梅的同学。看得出来,他们对于崔桂梅的不幸还是深感痛心的。
崔桂梅在纽约的最后时光,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虽然她的年龄大一些,却也并不缺少朋友。相反的,丰富的社会阅历,更能让她轻松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只是这样轻松惬意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很久……
蒂娜也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来到了殡仪馆,只是她看见母亲静静的躺在棺木中,哭得撕心裂肺……
宋健观察了一下两位老人,他们对于崔桂梅显然并没有太多的感情。但是,今天能够出席葬礼,也算是做到了仁至义尽。毕竟他们的儿子,也是间接因为崔桂梅而失去了生命。
美利坚还有个奇怪的现象。子女在年满18岁以后,父母就很少再为其提供资金支持。甚至很多人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没有足够的教育基金储备,很早就在大学背负着数万美元的贷款。
不过,这些家庭并不缺少亲情。每逢母亲节、父亲节之类的节日,子女们即便远在异地,也会给父母邮寄一张祝福卡片。所以,美利坚即便到了到了现在的网络时代,邮局依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到了感恩节或者圣诞节之类的重要节日,还会不远千里赶回家去团聚。
然而,平时子女如果要过来探望父母,却需要提前进行告知。并且在得到允许的情况下才能登门。否则就是很不礼貌的行为,父母甚至会拒绝探望。
宋健不知道这两位老人是否还有其他子女,但是,看到他们对蒂娜很有爱的样子,心里也放下心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