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以制度铸基石!来自铁道部的喜讯!(1/2)
“陛下,科举改革涉及全国无数学子,三年时间是否有些仓促?我朝学子日常学课主要以经史子集为主,对实课中的许多知识涉猎不多,若要学习,礼部需要时间给学子做思想工作;
而且我朝官场风气向来重文轻工,对技术知识涉猎多的官员被称为‘匠吏’,即便要推行科举改革政令,是否缓缓图之?
至少也要先把官场风气整肃一遍也好。”
范景文起身说出自己心中的担忧,刚才他仔细看完皇帝改革科举的内容,若是以后能顺利实施,确实对国家未来有极大的好处,但皇帝想要在三年内就出成果明显有些操之过急。
不等朱由检开口,李岩接过话头道:“范大人,陛下改革细则中说的很清楚,未来的新科进士不需要成为某一技术领域的专业大使,但一定要对我国现有的技术类知识了解,哪怕只懂得理论,也要比一窍不通的强;
就说去年保定三府出现的瘟疫,若是没有医学院的众多医官和医术学子,瘟疫如何能控制?若是没有吴有性院正对瘟疫治疗的经验,一旦在直隶爆发,京畿地区哪怕是在怎么严格管制,也有被瘟疫侵袭的风险;
这些可都不是单靠四书五经能做到的。”
“李爱卿说的没错,朕就欣赏他这股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对事物认知判断的劲头;
说到去年的瘟疫,朕还要告诉你们一件事,当初为协助吴有性治疗病患,朕特意在民间招募道士,方士利用他们的经验,提纯了许多对治疗瘟疫有辅助作用的药物;
当时魏爱卿还曾联合督察院多位御史给朕上书,要朕不要相信玄道方术,朕不喜玄,也对修道没兴趣,朕只对能够强国的技术感兴趣!
道士,方士又如何?他们提炼出的药物在疫区使用的效果都不错。
不要总对世间中的所有事物分对错,论正邪,在朕看来,只要能抓到老鼠,黑猫白猫都是好的!”
朱由检话音落下后,温体仁第一个起身开口。
“陛下,科举改革如果礼部执行有难度,改制馆可以接手。”
朱由检看了后者一眼,并没有像以往那般同意,科举改革涉及全国无数读书人,同时关乎未来大明统治阶层对技术变革的认知,不能让温体仁耍手段瞎搞,不然容易走上歧途。
他把目光投向范景文。
“范爱卿,礼部肩负科举大制,朕相信你们把改革一事做好;
另外,朕已经为礼部进行科举改革做出了准备。”
朱由检说着,给王承恩一个眼神。
后者拿取出一封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膺天命,御极寰宇,惟念开物成务,实学兴邦。今仿古制度增设正统学课:
其一为自然科学课,包含:算学,格物学,重学(力学),化物学,地堪学,生命学,农学,医学;
自然者乃为天地之通寰,上至于天,下至于渊,皆为五行之道,学者可行兴国助民之道;
其二为工程技术课,包含:匠学奇器,营造法式,冶铸锻造,河工理山;
工程技术乃持国基石,楼阁殿宇,纺织灌溉,军工星火,江河山川皆由此直通九州,学者可为强军卫疆之功;
其三为人文社科课,包含:文学,史学,心学,刑律,钱谷,韬略;
古人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天下非实天下,乃名天下,学此道者,无需平天下之名,可有助国之功!
朕愿与天下才俊共此正道,凡阻挠实学、空谈心性者,削职严办;凡精研技艺、利国惠民者,虽布衣可至卿士!
···”
王承恩念完皇帝的圣旨后,
皇帝不但要改革科举,还在大明传统科举主考文学之外,增设三大科课,当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好了!关于科举改制,暂议至此,范爱卿,今年之前的科员朕暂且不管,从明年开始乡试,会试,殿试包括恩科统一执行新科举制度内容。”
众臣听到皇帝的话,再次小声交流起来。
同时,大殿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