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三十一)(1/2)
话说有一天,小弟子屁颠屁颠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一脸愁容地说:“师父啊,我这心里头有个大大的疑问,就像那夏天的蚊子一样嗡嗡嗡地绕着我转,赶都赶不走。”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他那飘逸的胡须,笑眯眯地说:“哦?是什么疑难杂症把你给难住了?说来听听,看为师能不能给你支支招。”
小弟子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就是那个,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还红得像火,外加自汗出的病症,您说这该怎么治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什么宝贝似的,说:“哈哈,你这问题问得好,这可是个经典病例啊!来来来,为师给你说道说道。”
“这黄疸啊,就像是你的脸被夕阳染红了一样,黄得那叫一个灿烂;腹满呢,就像你肚子里装了个大气球,鼓鼓的,怎么按都按不下去;小便不利还红得像火,那就是说你的泌尿系统正在闹脾气,不给你好好工作了;再加上自汗出,那就是你的身体在不停地给你报警呢!”
小弟子一听,吓得差点没跳起来:“师父,您别说得这么吓人嘛!那到底该怎么治啊?”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说:“别急,为师这就给你开个方子,保证药到病除!”
于是,张仲景仙师大手一挥,写下了“大黄硝石汤”这几个大字。小弟子一看,眼睛瞪得圆圆的,说:“师父,这方子看着挺简单的啊,就四味药?”
张仲景仙师点了点头,说:“别看这方子简单,那可是药简力专,效果杠杠的!”
“来来来,为师给你讲讲这方子里的奥秘。”张仲景仙师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起了图,“这大黄啊,那可是将军之药,能够荡涤肠胃,清除体内的瘀热和毒素;黄柏呢,它就像个清道夫,能够清热燥湿,把体内的湿热之气都给赶跑;芒硝呢,它可是个厉害的角色,能够软坚散结,把体内的硬块都给化掉;栀子呢,它就像个灭火器,能够清热泻火,把体内的火气都给灭掉。”
“这四味药啊,就像四个超级英雄,组成了一个无敌战队,专门对付你体内的那些妖魔鬼怪!”
小弟子一听,眼睛亮了起来,说:“师父,您这方子真是太神奇了!那制配方法呢?快教教我!”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说:“好,为师这就教你。”
“首先啊,你要把这四味药准备好,大黄四两、黄柏四两、芒硝四两、栀子十五枚。记住啊,古代的一两就相当于现在的五克,所以你得按照这个比例来称药。”
“然后呢,你要把这四味药放到锅里,加上六升的水。记住啊,这水可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得刚刚好才行。”
“接着呢,你要先煮大黄、黄柏和栀子这三味药,煮到只剩下两升的水。记住啊,煮的时候得用小火慢炖,就像炖肉一样,得有耐心才行。”
“然后呢,你要把药渣给捞出来,把芒硝放进去,再煮一会儿,直到只剩下一升的药汤。记住啊,芒硝可不能煮太久,要不然就化没了。”
“最后呢,你要把这一升的药汤一口气喝下去,就像喝啤酒一样爽快!记住啊,一定要顿服,不能分次喝,要不然效果就不好了。”
小弟子一听,笑得合不拢嘴,说:“师父,您这方子真是太逗了!那喝下去之后呢?会有什么反应啊?”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说:“这你就别管了,反正喝下去之后,你体内的那些妖魔鬼怪就会被吓得屁滚尿流,纷纷逃跑!到时候啊,你的病就好了!”
小弟子一听,高兴得跳了起来,说:“师父,您真是太厉害了!我要向您学习!”
张仲景仙师摸了摸小弟子的头,说:“好孩子,只要你用心学,你也可以成为像我一样的神医!”
好了,说了这么多,咱们再来聊聊这大黄硝石汤里的四味药材吧!
首先是大黄,这位将军之药,那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它味苦性寒,就像个勇往直前的战士,能够直捣黄龙,清除体内的瘀热和毒素。不管你是便秘、肠梗阻还是黄疸,它都能给你摆平!不过呢,它也是个有点脾气的家伙,用多了可能会拉肚子或者肚子疼,所以得小心使用哦!
接下来是黄柏,这位清道夫可是个全能选手!它味苦性寒,能够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下焦湿毒。不管你是湿热黄疸、湿热泻痢还是湿疹瘙痒,它都能给你搞定!而且啊,它还能滋阴降火,对于阴虚火旺的人来说,可是个宝贝哦!
然后是芒硝,这位软坚散结的高手可不是吃素的!它味咸性寒,能够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不管你是大便燥结、肠痈肿痛还是乳痈初起,它都能给你化解!不过呢,它也是个有点刺激性的家伙,用多了可能会刺激胃黏膜或者肠道哦!
最后是栀子,这位灭火器可是个温柔的小能手!它味苦性寒,能够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不管你是热病心烦、湿热黄疸还是血热吐衄,它都能给你平息!而且啊,它还能消肿止痛,对于跌打损伤或者扭伤的人来说,可是个救星哦!
这四位药材啊,就像是四个性格迥异的超级英雄,组成了一个无敌战队,专门对付你体内的那些妖魔鬼怪!它们能够协同作战,发挥最大的效果,让你的身体重新恢复健康!
不过呢,话说回来,虽然这大黄硝石汤的效果杠杠的,但也不是人人都能用的哦!如果你身体比较虚弱或者脾胃虚寒的话,那可就得小心了!因为这四味药材都是苦寒之品,用多了可能会伤脾胃或者耗伤正气哦!所以啊,在使用之前,最好还是找个专业的中医大夫给你看看,看看你的体质适不适合用这个方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