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左右为难(2/2)
想着先安抚一下大家的情绪,表示朝廷的目的真的是在缉拿反贼,他们只要不是反贼等检查清楚之后就可以放出去了。、
朱棣他们的态度还挺好,给大家又发馒头,又给水的。
刚开始这一招还有点管用的,可是到了后面,这一招也没有了什么作用了。
百姓们不要他们的这些吃的了,还是要出门去才行。
然而朱棣这段时间安排了大量的人员去搜查朱允炆的下落,可是都是音讯全无,。
朱棣眼看着这样下去怕是要出现新的乱来。
他这样坚定的人,都打算要打开城门了。
与此同时,
朱允炆混在人群之中,他看着这些被他策反的群众,他十分的高兴。
原来他就是混在人群中进行挑拨离间的人。
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一般在这种集会的地方,往往就是有一个人出来说几句,其他的人也就会跟着这样子去说了。
他是一个读书人,又是一个有十分多经验的人,混在百姓里面他说不了几句话就会让其他的人愿意听他的话。
后来,他借机会让人给江南士族的人也带了话,让他们也跟着起来闹。
江南士族本来是很害怕自己的损害的人。
可是看着大家都已经在议论了,也在集会抗-议了。
他们也就可以出来了。
反正法不责众嘛。
江南士族这样加入到抗-议的队伍之中了,这个队伍也就更加的庞大了。
然而正是因为江南士族的加入,本来这些不成系统的抗-议组织,成了很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了。
很多人的想法就是有了江南士族撑腰,他们也就更加的大胆了。
这就是朱允炆在背后的运筹帷幄,普通的百姓和江南的士族被他两面忽悠都达成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抗议。
他把矛盾给到了他们和朱棣他们代表的朝廷,而最后如果抗-议成功了,朱允炆就可以借此机会逃出城去了。
就算没有成功他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他可以十分料到的一点就是大明的士兵不可能把这些百姓全部杀了的。
朱允炆就是一个旁观者,观看着怎么样才是对他最有利的事情。
现在的情况是,江南士族的后代因为这个抗-议的过程,他们的认可度也变高了,百姓更愿意相信他们。
朱棣他们的人马虽然是没有什么扰民的行为,还算是比较客气。
但是百姓们对于他们已经十分的反感了。
朱棣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是了解的。
不过,在他的心里最大的心结朱允炆,现在还是没有下落,无论是生是死都要有个人才行。
朱棣现在知道自己也不年轻了。
他不可能再让朱允炆跑了,然后等他慢慢的又发展起来。
到时候他可能已经不在了。
朱棣打算这是自己这一朝的问题,不想留给朱高炽去处理。
马哈木的威胁已经不见了,要是没有朱允炆这一茬,他倒是可以安安稳稳的养老了。
可是现在他知道了朱允炆,这个问题就一定要在他闭眼之前解决,否则,他是不可能瞑目的。
朱棣就是这样的想法,可是他看到现在的情况,还是很担心以代表朝廷的军马去挟持百姓,会对朱高炽的名声有很大的影响。
朱棣每日都十分的心慌。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朝廷的使者来了。
带来了朝廷的最新旨意,这个旨意也彻底帮助了朱棣解决眼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