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交接证据(1/2)
半夜被夏染的电话从床上薅起来的刘局,一听夏染说的话,差点气炸了。
可惜,他们是不能跨地区办案的。
刘局在电话的那头沉默着思忖了一圈,把电话打给了离夏染所在地不远的的一个驻军部队。
而那边的负责人,刘局恰好也认识。
这个组织能在当地存在这么多年没被发现,要说没有人给这些人撑腰,打死也没人信。
所以,这事不能交给当地的公安机关来办,唯一能指望的只有部队。
在这一点上,刘局和夏染的想法是一致的。
夏染就是信不过当地的执法人员才把电话打回自家单位的,谁知道他们之间有没有相互勾结。
刘局那边沟通好之后,就让夏染找个地方先藏起来,等着交接证据。
刘局嘱咐道:“交接完证据,你以最快的速度离开当地吧。”
“好的,刘局。”刘局不说这个,夏染也会这么做的。
一个是继续留着太危险,她活着比挂了意义大。
二则是这事由部队接管了,她留下来除了浪费时间也没别的用处。
三则是她订货运货的事,经不起查,就不在人家的眼皮底下蹦跶了。
夏染的求救电话是半夜打的,早晨还不到8点的时候,交接证据的人就已经到了。
带队的是位姓陈的团长,由此可见他们对这事很重视。
互相确认过身份后,夏染就把证据“账本”给交了出去。
顺便把自己偷听来的情况给陈团长说了一下,并把院长这几人也交到了对方手里。
就是院长这几人目前的状态都不太好,几人都在昏迷中就不说了,关键还有人还发烧了。
不过,这不是夏染该操作了。
在大家奇怪的眼神下,夏染直接开溜了,接下来就看对方的了。
当然,一同给出去的还有2000块钱,用来后续安置福利院里现有的这些孩子们的。
交接完证据夏染没多做停留,直接去车站买了张半小时后就发车的票,离开当地再说。
路过赵大力老家的时候,夏染下车停留了一下,询了下价,吃了顿当地的美食就再次离开了。
当夏染到达茅台镇的时候已经是两天后了。
才知道传说中的这块地方,不止产这一种酒,而是酒厂众多,茅台只是其中一个。
茅台镇依赤水河而建,这里最早叫马桑湾,因赤水河东岸长了好多马桑树而得名。
后又叫四方井,因当地原居民濮人曾砌了一口四方型的井水而得名。
到了宋代才叫茅台,之所以叫茅台是因为当地的老百姓在赤水河边建了个高大宽阔的祭台,用来祭拜祖先和神灵的。
时间久了,这些祭台上长了不少茅草,被当地人称为茅草台,简称茅台。
当然,这名字后来曾被改成“益商镇”,简称“益镇”。
这事呢,就不得不说到了清朝乾隆十年,贵州总督张广泗奏请开凿赤水河道始通舟楫的事上。
四川食盐经赤水河道运入,至茅台起岸,称“仁岸”,成为川盐入黔四大口岸之一。
由于水陆畅通,八方商贾云集,运盐马帮和舟楫络绎不绝,市场繁荣。
成为“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家惟储酒卖,船只载盐多”的繁华集镇,是黔北物资的主要集散地,因此曾一度被称为“益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