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永乐大典(2/2)
“这个提议好,修一本记录寰宇的大典,那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啊!”皇帝朱元璋道,“修!必须得修!要不然那帮翰林院和左春坊的人闲着做什么。”
“但是这大典总得有一个总负责人,有一个总编纂吧!”朱雄英道,“这组建航海探险队是我跟大父提议的,市舶司也是我提议重开的,所以我能不能提一个小小的要求?”
“你想做这个大典的总编纂?”皇帝朱元璋道。
“不,我肯定当不了!”朱雄英道,“而且我也没有那个耐心和时间!我推荐我的老师董伦来当编纂大典的总编纂,不知大父和父亲以为如何?”
“我的老师董伦,之前就参与过新作物的记载,对于这一块有一定的了解。虽说比不上宋濂、刘伯温学问高深,但基本上也算是数一数二了。”朱雄英道,“我觉得他来做这个大典的总编纂最好不过了。”
“董伦?”皇帝朱元璋眉头一皱,“跟他差不多的也有不少吧,哪有你说的那样。”
“那最起码,别人对这方面压根没有什么建树,他之前还参与过跟这有关的事。”
“好吧!”皇帝朱元璋思忖了一会儿道,“就让董伦当这个编纂大典的总编纂。”
“等等,咱不能署名吗?”皇帝朱元璋道。
“当然得有大父,大父得给大典写序言。而且大父你是钦定人,当然要署名了!”朱雄英道。
“那这部大典叫什么名字呢?”
“自然叫洪武大典了!”太子朱标道,“这下跟洪武正韵不就呼应上了。”
“洪武大典?”皇帝朱元璋想了想道,“不要叫这个名字,显得咱多虚荣一样!换一个名字,你们都想一想!”
“这本大典包罗大明以及西洋诸藩国以及蛮夷之地,我大明到时候必然去教化万方,这样说来就是为万方的百姓谋安乐。”朱雄英道,“那不如就叫永乐大典如何?”
“永乐大典?”
“好!就叫永乐大典!”皇帝朱元璋欣然点头道,“就这样定下了!”
……
左春坊。
“阿嚏,阿嚏!”董伦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今日是怎么了?不但眼皮一直跳,还连续打了好几个喷嚏,我也没有受凉啊!”
到了下值的时候了,董伦刚想跟着同僚一起离开,就看见余米三已经站在了左春坊的门口。因为自己是太孙朱雄英的老师,余米三作为太孙朱雄英的贴身宦官,他自然认识的,于是就上前打了个招呼。
“董大人,小的来就是找你的!”余米三道,“太孙殿下请进到文华殿一趟!”
“安常?你不走了?”一旁的同僚招呼道。
“太孙殿下叫我过去一趟,你们不必等我了,先回去吧!”董伦摆摆手示意同僚们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