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凭什么?(2/2)
“是的。市舶司那边来消息了,大明的科考船队已经完成了全球航行!”
“全球?”董伦顿时虎躯一震,立刻道,“那是不是带来了西洋诸国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技术工艺,包罗万象的事情!”
“是啊!”朱雄英道,“我提议大父编纂一本典籍,毕竟这样大的事情,肯定需要编纂整理带回来的这些资料。”
“所以,陛下同意了我作为这本大典的总编纂?”董伦不可置信的再次询问了一遍。
“是的。”朱雄英道,“就是不知道老师你愿不愿意,有没有这个时间,能不能承受住来自同僚的下一次言语攻击呢?”
“当然!”董伦顿时站起身来拍了拍胸脯道,“臣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老当益壮!廉颇那么大年纪了还能上战场,臣别的不说编纂典籍还是有经验的!”
“那不怕他们戳你们的脊梁骨了?”朱雄英笑嘻嘻道。
“几句骂名,不足挂齿!”董伦十分大度道,“何况大典也不会只有我一个人编纂吧,虽说我拿了总编纂的头衔,他们也不至于一点也落不着了。”
“既然如此,那老师可要暂时保密!”朱雄英道,“毕竟,现在船队还在返回应天的路上,要等他们到了之后,大父才会让人大肆报道这件事情,并用邸报通报全国。”
“我知道,我知道!”董伦十分识趣道,“这种事情在船队的人没有到来之前,大家不知道的时候定下来,就是板上钉钉了!”
“要是等到船队来了再去竞争修这本大典的总编纂一职,那就难说了!”董伦分析完,赶紧道,“太孙殿下有这种好事记得臣,臣真是感激涕零,臣……”
“好了,老师不要再说煽情的话了!”朱雄英道,“你是我的老师,有这种好事,我肯定要想到你啊!再说了老师的学问也是数一数二的,怎么就担不起编纂这本大典的担子呢?”
“那这本大典叫什么名字?”董伦好奇道,“叫洪武大典吗?”
“非也,非也!”朱雄英道,“这本大典的名字叫做《永乐大典》。”
“永乐?”董伦疑惑道,“怎么不用陛下的年号呢?”
“这个问题……”
七天后。
船队回到了龙江宝船厂,这次是太子朱标亲自来迎接。
不少人见太子朱标的仪仗来到了龙江宝船厂,都纷纷围过来,看看太子来龙江宝船厂是有什么事情,龙江宝船厂有什么样的大事,能让太子殿下亲自来。
“是大明宝船来了。”
很快有人就看到了几艘大明宝船缓缓驶入了龙江宝船厂前面的船坞,江面上几艘宝船十分惹眼。
很快,宝船靠近船港,太子朱标十分隆重的接待了船员们。
没过多久,任用董伦作为《永乐大典》为总编纂的消息来到了左春坊。
“什么?”
“船队已经完成了全球航行,凭什么他董伦作为了总编纂?”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看向了董伦。董伦对大家的目光选择了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