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 > 第147章 实学兴国,人才辈出

第147章 实学兴国,人才辈出(2/2)

目录
好书推荐: 直到成为男主们的爱欲 大夏第一妖后 时砂溯神记 时衍灵柩 年代:开局洪灾,打捞绝美村花 一口蛇肉入魔道,禁欲魔女求双修 重瞳之主 从落魄少年到玄幻至尊 我是诡异之主 密教巡礼

\"奖掖实学,以利民生。\"朱雄英在颁奖典礼上说,\"我大明能否再创辉煌,关键在于能否将实学精神贯彻到方方面面。\"

与此同时,朱雄英推行的女子教育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杭州女学首批毕业生中,冯湘云尤为出色。这位年仅二十岁的女子精通算术和天文历法,创作的《算术新解》一书,将复杂的数学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出来,不仅在女学中广为流传,也受到了许多男学生的欢迎。

朱雄英阅读了这本书,对冯湘云的才华赞叹不已。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任命冯湘云为钦天监助理,负责历法计算工作。

这一决定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保守派大臣联名上书反对:\"女子入仕,无前例可循,恐乱纲常。更何况钦天监乃国之重器,关系社稷祭祀,岂可让女子染指?\"

朱雄英在次日朝会上驳斥了这一观点:\"才能无关性别,唯才是举乃国家之福。冯湘云精通算术和天文,其《算术新解》一书连卿等也自叹弗如。若因性别而弃才,岂非国家之损失?\"

他环视朝臣,语气坚定:\"自古以来,女性在各领域皆有杰出者。班昭着《女诫》,教化千古;蔡文姬精通音律,才艺超群;李清照词作传世,无人能及。我大明正处于开拓创新之际,更应广纳贤才,不拘一格。\"

礼部尚书仍不死心:\"陛下,若此例一开,恐天下女子皆争相仕途,家庭伦常何存?\"

朱雄英微微一笑:\"尚书多虑了。能如冯湘云这般才学兼备者,天下能有几人?朕此举非为改变伦常,而是为国择才。\"他转向户部尚书,\"可查一查,我钦天监历法计算每年出错几次?若冯湘云能减少错误,不正是国家之福吗?\"

户部尚书如实回答:\"确实,近年来历法计算屡有差错,去岁就因计算有误,导致农时预报偏差,影响了春耕。\"

朱雄英趁机说道:\"此事便这么定了。冯湘云先试用一年,若有成效,再行正式任命。\"

此事过后,朱雄英并未止步,反而进一步扩大了女子教育的规模,在全国各省增设女学,并允许优秀女性担任教职。他对王守仁说:\"治国如同下棋,若只用一半棋子,如何能胜?女子若受教育,不仅能教育好下一代,还能直接为国家所用,何乐而不为?\"

与此同时,四海学堂的成果也开始显现。首批外国留学生学成回国,成为了中外交流的重要桥梁。

一位名叫艾哈迈德的波斯学生,回国后在伊斯法罕创办了一所学堂,专门传授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他翻译的《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在波斯贵族中广为流传,促进了波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一位暹罗王子披耶在四海学堂学习三年后回国,不仅带回了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还促成了两国之间更为密切的贸易关系。暹罗王室特意派出使团,向大明表达谢意,并请求派遣更多工匠前往指导技术。

这些外国学生的成功案例,更加坚定了朱雄英推广教育的决心。他对内阁大学士说:\"教育不仅能改变个人命运,还能影响国家的兴衰。通过四海学堂,我们不仅传播知识,更是在传播影响力,为大明赢得更多的友谊和尊重。\"

目录
新书推荐: 红楼之阅尽十二钗 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 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 说好相敬如宾,侯爷生崽上瘾了 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 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 欺我孤女?摄政王撑腰炸全家 离婚夜,他宁做亡夫,不做前夫 闭眼当天,渣老公要给白月光一个归宿 春夜失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