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黑衣人,刺杀者(1/2)
御书房。
蟠龙纹鎏金香炉腾起袅袅青烟,却驱不散朱佑樘眉间的郁结。
他最近比较烦。
因为最近参奏的特别多,而且全都是针对徐贯的。
龙案上奏章堆的老高,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全是“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状。
朱佑樘一面维持朝廷稳定,一面暗地里感慨:“嗐,这徐贯的确是能折腾,简直是成了“千夫所指”的佞臣。”
京城这边一点也不消停,官员天天上书骂徐贯,好像徐贯在江南之地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大事情,就连一些宗室皇亲们也都轮番喊冤。
“唉……”
朱佑樘倚着龙椅,望着墙角锦衣卫新呈的密报。
他自然清楚,那些所谓的“民怨沸腾“,不过是江南豪族被断了财路后的垂死挣扎——徐贯疏浚河道、丈量田亩,动的是勋贵们藏在账册后的金山银山。
一开始朱佑樘只装听不见,但是连续被这些烦了几天,饶是他也都受不了了。
一狠心,干脆下了一道诏书:“再妄议者,一律治罪不殆!”
这一下子,朝堂立马沉寂了下来。
这些官员也是认为朱佑樘不会对他们怎么样,现在一看动真格了,以他们的作风,自然是偃旗息鼓了。
消息传到了江南,徐贯得到了朱佑樘的撑腰,当下干得更欢了。
大军开拔,浩浩荡荡,横推一切不法。
所谓地主恶霸还是软骨头多,欺软怕硬者说的就是他们。
面对普通老百姓,他们威风凛凛,可真的对上了精锐军士,态度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家家争着拆违章建筑,生怕拆的慢了。
…………
黄家,密室。
昏黄的灯光在墙壁上摇曳,映照着黄文衍那恭敬行礼的身影,他正对着一位背影神秘的黑衣客,满脸的毕恭毕敬。
“天王,这姚烈能成事吗?以他的武功恐怕很难暗杀得了徐贯吧?毕竟徐贯一直锦衣卫和军队的保护下。”
黑衣客没有转身,声音低沉有力,有一股异样的魅力。
“文衍,我从来没指望过仅凭姚烈就能杀得了徐贯,他和之前那几位可不一样。”黑衣客不紧不慢地说道,“自从朱佑樘登基后,对各方面都进行了不少改革,这次徐贯来到江南,其戒备程度相当之高。”
黑衣客竟然直呼当今皇帝的名讳,语气中还毫无敬意。然而,黄文衍对此却似乎习以为常,仿佛丝毫没觉得黑衣客这般对皇帝不敬有什么不妥之处。
“那么……”黄文衍一脸疑惑,正欲追问。
“姚烈虽然不能成事,但他怎么说也是为一流之境的武者,至少能给徐贯他们造成一定的混乱和麻烦。”黑衣客说道,“趁这个空当,咱们把藏在苏松河道上的东西全部转移出来。”
“原来如此。”黄文衍说道,“但万一要是姚烈被擒住,他会不会供出我们呢?”
黑衣客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姚烈是个孝子…”
黄文衍先是一怔,随即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笑容:“不错,他要是失败身死,那就一了百了;若是被生擒,只要姚伯当还在,姚烈必然知道该怎么做。”
看到黄文衍这副模样,黑衣客顿了顿。
“文衍,其实自从朱佑樘即位后,已经为黄氏平反,你先祖黄观也得以昭雪,你……”
“天王不必再说,黄某从来没有为自己做的事情后悔过。”黄文衍的面色瞬间一变,“当年朱棣一脉对我黄氏所做的一切,岂是区区平反就可以一笔勾销的!”
原来当年的黄观成为“六首状元”后,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在建文时期,建文帝朱允炆改革旧制,黄观得到重用,出任右侍中,得以参与重要国事奏议。
那个时候,燕王朱棣自恃皇叔,态度傲慢,入朝不拜惠帝。
群臣畏其权势,缄口不敢言。
唯独黄观挺身而出,当面顶撞朱棣:“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
不想,这一番话就此埋下了祸根,恶了朱棣。
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北平府起兵,一路直逼南京,并公然公布“文职奸臣”名单,黄观赫然名列第六。
之后,黄观得知朱棣即位,深知大势已去,万念俱灰之下,便带着妻女投江殉难。
黄观死后,朱棣余怒未消,不仅将其名从登科录上划去,剥去其状元名号,更是株连黄氏九族,亲朋受监禁,谪戍者达百余人。
黄文衍这一支血脉,因机缘巧合才躲过了这场灭顶之灾。
他自幼便知晓祖上这段惨痛的历史,铭记于心,仇恨的种子也在心中悄然种下。
当初这位“天王”黑衣客找到他时,他起初无动于衷;但当黑衣客表明身份后,黄文衍的态度立刻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从此全心全力为其出谋划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