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比的就是底蕴(2/2)
“小姐,你可不能在上场了啊,第三轮才是最重要的啊!”
一旁的经纪人直接拉住了林悦。
“而且,你看那个赵明阳一动不动,这分明想让咱们出头呢。”
林悦看了一眼,果然看到赵明阳一副看好戏的样子。
虽然在第一轮他输的很惨,但不知道为什么,当他看到林悦也输的很惨后,他的心里平衡多了。
眼下,只要等到第三轮开始,将父亲给他准备的压箱底的曲子拿出来,最好能在金曲奖上留下一笔,这次的比赛就值了。
是的,此刻赵明阳已经放弃了和林渊以及繁星音乐争个高低了。
连苏晨和林悦都搞不定林渊,他自己又凭什么呢?
与其头破血流,不如好好给自己捞点好处。
......
观众的怒火渐渐平息,毕竟所有人都知道,第三轮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网络弹幕开始刷屏:
“坐等第三轮神仙打架“
“听说这轮都是原创金曲级别的作品“
“前面的瓜吃够了,该听正菜了“
主持人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强打精神宣布:“经过评委会紧急商议,我们决定继续比赛。现在进入第三轮——原创作品展示环节!“
舞台灯光骤然变幻,巨大的LED屏上浮现出金色音符特效。
第一组登场的正是赵明阳,他整理着西装领口走上舞台,眼中闪烁着志在必得的光芒。
“这首《时光倒流》由林氏集团特邀英国制作人打造。“赵明阳特意加重了“英国“二字,“希望能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受。“
前奏响起,恢弘的管弦乐编曲瞬间填满整个演播厅。
专业评委席上,几位制作人交换了赞赏的眼神。这确实是一首制作精良的商业作品,副歌部分的高音展示堪称教科书级别。
直播弹幕开始分化:
“这制作水准确实顶“
“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太工整了反而没惊喜“
赵明阳演唱结束时,现场响起礼节性掌声。
他自信满满地看向评委席,却见林渊正低头在评分板上写着什么,连头都没抬。
接下来,轮到繁星音乐登场。
叶梓没有立即上台,而是先播放了一段VCR。画面中是林渊带着繁星音乐的艺人们在街头、地铁站、公园等场所表演的场景。
“过去一个月,我们走遍了二十个城市的街头巷尾。“叶梓的声音从画外音传来,“这首歌的灵感就来自这些最真实的音乐现场。“
当叶梓走上舞台时,她手中只拿着一把木吉他。
前奏响起,竟是一首融合了民谣与电子元素的实验性作品《蜀绣》。
当叶梓指尖拨动琴弦的第一个音符响起,整个演播厅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那是一种从未在华语乐坛出现过的音色——木吉他的温润质感与电子音效的空灵回响完美融合,宛如一针一线在空气中绣出锦绣山河。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叶梓的嗓音清澈透亮,咬字却带着独特的顿挫感。大屏幕上适时浮现出歌词字幕,观众们惊讶地发现这竟是一首以传统蜀绣工艺为意象的情歌。
评委席上的李宗耀猛地坐直身体:“这个五声音阶的变奏!“他激动地拍打桌面,“把民乐元素融入电子编曲,却丝毫不显违和!“
直播弹幕瞬间爆炸:
“这前奏我鸡皮疙瘩起来了!“
“等等这歌词是在写刺绣?居然能这么美?“
“那个转音太绝了吧!“
副歌部分,叶梓突然摘掉耳返,任由自己的声音在演播厅自然回荡:“羽毛扇遥指千军阵,锦缎裁几寸...“她的音准丝毫不差,高音部分如同一缕金线直上云霄。舞台两侧的LED屏同步展开一幅正在绣制的蜀绣长卷,针脚随着音乐节奏若隐若现。
现场观众席有人不自觉站了起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捂住嘴巴,眼泪在皱纹间闪烁——她认出了歌词中描述的正是她年轻时学过的蜀绣针法。
网络直播的实时数据曲线呈垂直上升趋势,#蜀绣神曲#话题以每分钟十万条的速度疯涨。某知名乐评人立刻发博:“《蜀绣》的编曲堪称革命性!主歌用电子音效模拟绣花针的'穿引'声,副歌突然转为大气的弦乐铺陈,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锦绣画卷...“
更令人惊叹的是第二段主歌,叶梓突然改用四川方言演唱:“看铁马踏冰河,丝线缝韶华...“这意想不到的转折让弹幕瞬间刷屏:
“方言还能这么用?“
“这个韵脚安排太巧妙了!“
“林渊到底是什么神仙创作人?“
当歌曲进行到bridge段落时,舞台灯光骤然全暗。一束追光打在叶梓身上,她轻轻放下吉他,从袖中抽出一条真丝绣帕,随着歌声缓缓展开——帕子上赫然绣着繁星音乐的logo。这个即兴举动引发全场尖叫。
最后的副歌,叶梓带领全场观众一起合唱。令人惊讶的是,尽管歌曲旋律复杂,但几乎所有观众都能跟上——这正是林渊创作的魔力,将艺术性与传唱度完美结合。
表演结束时,评委席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王磊直接冲上舞台:“我这辈子没见过这样的表演!传统与现代,技术与艺术...这已经超越比赛范畴了!“
直播平台的服务器在这一刻短暂崩溃。当画面恢复时,弹幕已经完全看不到人影:
“教科书级别的神作!“
“这才是中国风该有的样子!“
“建议直接颁发年度金曲奖!“
后台通道里,赵明阳面色铁青地摔了耳机。而林悦怔怔地望着监控屏幕,突然轻声对经纪人说:“去联系繁星音乐,就说...我想约林渊谈谈。“
更令人意外的是,文化部门的官方账号竟然也发微博点赞:“《蜀绣》展现了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无限可能。“这条微博很快获得十万转发。
此时导播间已经乱成一团。导演激动地抓着对讲机:“快!给林渊特写!“镜头转向评委席,却见这个掀起乐坛风暴的年轻人正低头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嘴角带着若有似无的微笑,仿佛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