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瓦窑村的英雄(1/2)
u0006离开瓦窑村的途中,陈学深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作为工业体系内的一员,他深知现在体系内,普遍对国家的重工业发展唱衰。
在研究所,听多了“重工业没救了”的丧气话。
领导们开会时,悲观的情绪相当浓稠。
有不少人说大毛撤了专家,咱们就像断了线的风筝。
还有人把鞍阳钢厂的废墟当笑话,说那是“工业坟场”。
陈学深虽然是基层员工,但也能感受到那股子从上到下的悲观情绪。
但刚才从赵瑞刚的话中,陈学深似乎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从鞍阳钢厂的废墟中寻找养料,靠自己的双手种出一棵参天大树。
比那些刷在墙上的“超英赶美”标语口号,要实在千百倍。
陈学深手里紧紧攥着企划书,忍不住回想,从认识赵瑞刚开始经历的事情种种。
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黑市中,赵瑞刚总能找出值钱货。
复杂的外文资料,赵瑞刚能轻松翻译,甚至可以查漏补缺。
困扰研究所很久的北荒农场问题,也是因为赵瑞刚提供的样件,让他们看到一丝希望。
瓦窑工厂的资质认证和等级评定,在陈学深看来,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挑战。
但在赵瑞刚的操刀之下,也顺利完成了。
而现在,他竟然还能手写出众多领导专家无法详尽的企划方案。
一桩桩,一件件。
陈学深再也无法把这个只有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当普通人看待。
也正是在这种心态下,当赵瑞刚再次说出工业废墟和参天大树的观点时,陈学深正视起来。
要知道,如今连研究所的红头文件里,都还写着“大毛经验是指路明灯”的话语。
可这个二十出头的青年,竟要把鞍阳钢厂的废墟当磨刀石,把瓦窑队的破旧作坊炼成重工业的新火种。
陈学深分明看到了赵瑞刚掩藏在平和神态下的勃勃野心。
没错,跟以前翻译文件和倒卖零件的小打小闹不同。
从今天早上的对话中,陈学深感受到了赵瑞刚的野心。
那是一种,即便作为旁观者,都能感受到的勃勃野心。
“刘队长,您快点开车,我赶时间。”
路上,陈学深时不时催促刘永才。
“放心,不会耽误太久。如果你们领导真怪罪下来,你就把责任往我们大队身上推!”刘永才笑道。
“那倒不至于。”
其实现在的陈学深,已经不在乎会不会迟到,会不会被余长青臭骂,而是迫不及待要回到所里,把在瓦窑大队经历的一切,汇报给余长青。
当然,最重要的汇报内容自然是,“工业废墟和参天大树”的观点。
以及,赵瑞刚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和野心。
而同一时间,赵瑞刚同志的所作所为,似乎与野心二字没有任何关系。
他正带着小铃铛打理自家菜园。
方方正正的菜园子现在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丝瓜藤顺着竹竿搭起的架子疯长,巴掌大的叶子层层叠叠,开了不少毛茸茸的小黄花。
洋柿子的秧子顺着麻绳攀援,枝桠间挂满了核桃大小的绿色果子。
畦垄里的小菠菜也挤得热闹,叶片油亮,仿佛轻轻一掐就能渗出碧绿的汁水来。
这个年代没有除草剂,菜园子几乎每隔几天就要除草、松土和浇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