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曹魏硬骨头列传:权谋场里的耿直突围(2/2)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鲍勋任中庶子,专门盯着太子曹丕。曹丕的小舅子在曲周县当吏,盗卖官布,按律当斩。曹丕多次写信求情,鲍勋直接把信退回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一个小舅子?\"曹丕气得咬牙,却拿他没办法。
黄初三年(222年),曹丕想出去打猎,鲍勋直接拦住车驾:\"先帝刚驾崩,您就沉迷享乐,对得起列祖列宗吗?\"曹丕撕了他的奏表,执意出行,途中问侍臣:\"打猎和音乐哪个快乐?\"刘晔逢迎:\"打猎更快乐!\"鲍勋当场开喷:\"音乐能教化百姓,打猎只会伤害生灵,能比吗?刘晔阿谀奉承,该治罪!\"曹丕气得脸发青,当场把他贬为右中郎将。
黄初六年(225年),鲍勋因小事被诬陷\"指鹿为马\",廷尉判五年,曹丕却怒吼:\"他必须死!\"太尉锺繇、司徒华歆等重臣联名求情,曹丕一概不理。临刑前,鲍勋望着洛阳城的方向,苦笑道:\"忠言逆耳,古今皆然啊。\"他死后二十天,曹丕突然驾崩,时人都说:\"这是上天在为鲍勋鸣不平。\"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司马芝在鲁阳山遇贼,同行者都跑了,只有他护着老母不动。贼兵举刀逼近,他叩头哭道:\"母亲年老,求你们放过她!\"贼首感叹:\"孝子啊,杀之不义。\"不仅放了他,还派人护送回家。从此,司马芝\"孝子\"之名传遍天下。
曹操平荆州后,司马芝任菅长,当地主簿刘节是豪强,宾客千余家常为盗。司马芝要征刘节的宾客当兵,掾史提醒:\"刘节不会放人,到时候下不来台怎么办?\"他直接写信给刘节:\"您是大宗族,却让宾客逃避劳役,我现在调他们当兵,别逼我上门抓人!\"刘节果然藏人,他直接上报太守,最后刘节自己去当了兵,青州百姓拍手称快:\"司马县长让郡主簿当兵,厉害!\"
黄初中,司马芝任河南尹,卞太后的乳母犯了妖妄罪,卞太后派黄门令来求情,他直接拒绝:\"法律面前,谁也不好使!\"当场处死乳母,还上疏给明帝:\"太后的命令我不敢听,怕破坏法律。\"明帝反而称赞:\"这才是执法者该有的样子!\"
汉献帝建安十年(205年),邢颙对田畴说:\"黄巾乱了二十年,百姓厌战了。曹公法令严明,必能定乱,我先去探探路。\"田畴感叹:\"邢颙,真是民之先觉啊!\"他投靠曹操后,主动请缨当向导,带曹军走卢龙塞旧道,突袭柳城,立下奇功。
曹操让邢颙当平原侯曹植的家丞,他天天盯着曹植读书,曹植想出去玩,他直接堵门:\"侯家子弟,当以治国为任,不是享乐!\"曹植的庶子刘桢都看不过去,写信劝曹植:\"家丞是北土名士,您得尊重他啊!\"后来太子之争,邢颙公开支持曹丕:\"废长立幼,前车之鉴啊!\"曹操深以为然,提拔他当太子少傅。
邢颙任太常时,曹丕想给他送礼,他直接拒绝:\"国有常制,不敢受私赠。\"去世后,家里只有几箱书和旧衣服,百姓自发罢市三日,送葬队伍绵延数里——真正的清官,不需要靠作秀。
这些人有个共同点:太轴了。曹操讲\"唯才是举\",他们偏要加个\"德行\"前提;曹丕想搞集权,他们偏要讲\"嫡庶礼法\";整个官场都在玩权谋,他们偏要守着儒家那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崔琰的死,是曹操对\"刺头\"的警告;毛玠的贬,是曹丕对\"老顽固\"的清算;鲍勋的杀,是皇权对\"谏臣\"的碾压。
但他们的刚直,就像黑暗中的火把。崔琰在袁绍军中坚持埋骨收尸,毛玠在选官时杜绝关系户,鲍勋在曹丕面前死谏不止,司马芝在法律面前六亲不认——他们用生命证明,在权力面前,还有一种更珍贵的东西叫\"原则\"。
千百年后,当我们重读他们的故事,看到的不是冰冷的史书,而是一群在乱世中坚守初心的人。他们或许不懂变通,或许撞得头破血流,但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知道:总有一些人,愿意为了心中的道义,对抗整个世界的潜规则。
结语:硬骨头的职场生存指南(反面教材)
在曹魏官场混,想当硬骨头?先做好三件事:
把\"正直\"刻进dNA,但别指望老板欣赏;
准备好棺材本,因为随时可能被炒鱿鱼;
练好吃苦耐劳,毕竟苦役和流放是家常便饭。
但他们用生命证明:有些东西,比官位和财富更重要。或许,这就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哪怕结局是悲剧,也要在历史上留下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