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 第135章 曹魏能臣逆袭录:从郡吏到宰辅的职场通关密码

第135章 曹魏能臣逆袭录:从郡吏到宰辅的职场通关密码(2/2)

目录
好书推荐: 练武十年,突然觉醒了女神系统 网游之匠艺人生 改开,摸着答案过河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单纯校花重金求子?我直接应聘接单 人间风华 皮尸疑云之灵异惊现 拿错剧本投错胎 洪荒:九九人皇,从复制词条开始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曹操去世后,邺城的议事厅里,有人突然提议:“诸军守将,当换谯沛子弟,以保忠诚。”此言一出,谯沛籍将领纷纷附和,唯有徐宣拍案而起:“昔高祖得天下,用韩信、陈平,皆非丰沛子弟。今四海初定,若只用谯沛人,让其他郡县将士如何自处?”

曹丕挑眉:“卿不怕得罪同乡?”徐宣正色:“臣只怕寒了天下人的心。当年明公(曹操)唯才是举,才得四方豪杰归附,难道忘了吗?”曹丕点头,当众宣布:“诸军守将,唯才是用,毋论籍贯。”散会后,他私下对徐宣说:“卿之谏,胜似万两黄金。”

黄初五年(224年),广陵江面波涛汹涌,曹丕的龙舟在风浪中剧烈颠簸,随驾群臣吐得七荤八素。忽然一个巨浪袭来,龙舟几乎侧翻,曹丕紧抓船舷,面色惨白。就在此时,徐宣的身影突然从后舱冲出,迎着风浪扑向皇帝,腰间的佩刀在浪光中划出冷冽的弧。

他一把拽住曹丕,将皇帝护在舱角,自己背对着风浪,任由海水灌进口鼻。待风浪稍歇,曹丕见徐宣浑身湿透,却仍死死护着自己,感动得说不出话。回朝后,他直接提拔徐宣为尚书,对群臣说:“疾风知劲草,徐尚书乃真忠臣也。”

陈留襄邑的卫氏祖祠,曹操的祭文在青烟中飘荡:“故卫兹,吾之鲍叔也。”年轻的卫臻跪在父亲墓前,听着曹操的叹息,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孟德必能定天下,汝当辅之。”从此,他成为曹操身边最特殊的存在——每次曹操路过陈留,必到卫兹墓前祭酒,连夏侯惇想征辟卫臻,都被曹操摆手:“此子当留我身边。”

黄初三年(222年),曹休的捷报传到洛阳:“孙权已至濡须口,不日可降。”朝堂上一片欢腾,唯有卫臻盯着奏报皱眉:“孙权若真来降,为何不送质子?且濡须口战船部署杂乱,必是诈降。”他建议派细作调查,果然发现是降将伪造情报,孙权仍在江东厉兵秣马。

曹丕后怕不已:“公振(卫臻字)如何看出?”卫臻淡淡一笑:“孙权据江自守,从未示弱,突然请降,不合常理。且奏报中‘兵甲鲜亮’四字,实为虚张声势,真正的降军,必是士气低落、甲胄陈旧。”从此,曹魏对东吴的诈降计多了十二分警惕。

正始年间,幽州刺史毋丘俭的北伐奏折摆在卫臻案头,“旬月可定辽东”的豪言让他连连摇头。朝堂上,他当着曹叡的面展开辽东地图:“公孙渊三代经营,东联高句丽,西结鲜卑,且辽东苦寒,粮草转运艰难。昔司马懿征孟达,尚需月余,何况跨海远征?”

毋丘俭不服:“彼不过蛮夷耳!”卫臻冷笑:“当年汉武帝征卫氏朝鲜,用了两年;王莽时严尤伐匈奴,因轻敌而败。如今我方国力未盛,为何重蹈覆辙?”后来毋丘俭果然在襄平惨败,幸存者逃回时,都惊叹:“若听卫司空之言,何至如此!”

建安年间,曲周县的公堂上,孝子为病牛祷告被判处死刑,他的妻子白氏刚嫁入门,就要连坐弃市。卢毓翻着律法竹简,突然拍案:“《诗经》云‘未见君子,我心伤悲’,此女与夫未相见,按《礼》未成妇,怎可算‘妻子’?”

县令争辩:“律法规定,士亡罪及妻子。”卢毓却引经据典:“《礼记》曰‘附从轻’,罪疑当从轻。且此女未庙见,归葬应属母家,何罪之有?”曹操最终采纳其议,赦免白氏,从此记住了这个会用《诗经》断案的年轻人,提拔他为丞相法曹议令史。

明帝时期,“四聪八达”党羽靠清谈得名,卢毓却在吏部尚书任上大泼冷水:“名如画饼,不可啖也。但完全否定名气亦不可取——常士慕善而得名,可先试用,再考实绩。”他主持制定的“考课法”,要求官员每年提交“工作述职报告”,从“田亩增收”“讼案递减”等细节打分,杜绝了“网红官员”上位。

有人不服:“若遇奇才,岂不错过?”卢毓摇头:“奇才百年一遇,常士才是治国根本。且考绩非苛责,是逼官员办实事——比如涿郡太守王雄,任内盗贼减半,即便无清名,照样晋升。”从此,曹魏官场掀起“务实风”,浮夸之辈再难立足。

正始年间,曹爽的亲信频繁出入卢府,送来的礼单一次比一次厚重,都被卢毓原封不动退回。当曹爽亲自上门,说要“以尚书令相托”时,卢毓正色道:“老夫垂垂老矣,唯愿举贤才而退。”他推荐的王昶、王观等,皆为不附权贵的实干派。

曹爽被诛后,司马懿请卢毓主持审理案件,他坚持“罪止首恶,不牵连无辜”,连曾弹劾过他的毕轨,只要无实证,皆从轻发落。临终前,他望着案头的《考课法》竹简,对儿子说:“为官者,最怕‘虚名’二字,切记‘务实’二字……”话音未落,溘然长逝,时人皆叹:“子家(卢毓字)之风,如太行之石,虽历经风雨,终不崩塌。”

桓阶的职场逻辑是“算准人性”:劝降张羡时,既讲大义又算利益;力挺曹丕时,直击曹植党羽的致命弱点。他深知,在乱世中,道义需与利益捆绑,才能撬动人心。

陈群则是“制度控”:九品中正制解决了“谁来做官”,考课法解决了“如何考核”,他用一套套规则搭建起曹魏的官僚体系,让人才选拔有章可循,避免了“人治”的随意性。两人一个打江山时出谋划策,一个治江山时定规立制,堪称黄金搭档。

陈矫是“危机处理专家”,曹操葬礼上的突击继位、明帝车驾前的硬怼,靠的是“关键时刻敢担责”的狠劲;徐宣则是“稳健派代表”,智退叛军时的心理战、反对谯沛itis时的清醒,靠的是“泰山崩于前而心不乱”的定力。前者如快刀,能在乱局中劈开生路;后者如稳盾,能在盛世中护佑根本。

卫臻的厉害在于“细节预判”,从孙权的降表细节、毋丘俭的奏报漏洞,都能看穿背后的真相;卢毓的高明在于“考绩务实”,用数据和实绩打破“名气神话”,让官场回归实干。两人一个在军事外交上料敌于先,一个在选官治吏上杜绝虚浮,共同构建了曹魏的“务实双保险”。

这些曹魏高管的故事,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一部穿越千年的“职场生存指南”:

桓阶启示:职场中,“义气”与“利益”并非对立,关键是找到双方的共赢点——就像他用“忠义”打动刘表,用“从龙之功”说服张羡,本质是算准了对方的核心诉求。

陈群提醒:再牛的个人能力,也需要制度支撑。如果你想改变环境,就像他制定九品中正制那样,用规则代替人情,用KpI代替空谈。

陈矫示范:遇到危机别犹豫,像他在曹操葬礼上那样,先解决最紧急的问题,流程和规矩在生死关头可以灵活——但前提是,你早已算好了每一步的风险。

徐宣证明:忠诚不是盲从,而是在关键时刻用行动说话。当所有人都退缩时,像他在风暴中护主那样,用担当赢得信任。

卫臻忠告:细节决定成败,职场中多观察多思考,像他识破孙权诈降那样,从蛛丝马迹中看穿本质,比别人多走一步。

卢毓警告:别信“画饼”,职场晋升的硬通货永远是实绩。就像他推行考绩法那样,用数据和成果说话,让“实干派”碾压“空谈家”。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职场逆袭,从来不是靠运气或权谋,而是把“解决问题”刻进dNA。桓阶解决了“如何让太守反水”,陈群解决了“如何公平选官”,陈矫解决了“如何稳定继位”,徐宣解决了“如何凝聚人心”,卫臻解决了“如何精准预判”,卢毓解决了“如何杜绝虚浮”——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问题解决者”。

在那个“白骨露于野”的乱世,他们是照亮职场的灯塔;在历史长河中,他们是永不褪色的职场教科书。他们用一生证明:无论哪个时代,踏实做事、务实做人,终能在岁月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就像他们的名字,历经千年,依然在史书中闪耀着硬核务实的光芒。

目录
新书推荐: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 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 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 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 爱情江山朕都要 带着武库回明末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大禹逍遥王爷 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