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政策机遇(1/2)
州药监局的批文下来一周后,龙安心站在合作社新建的
"苗族医药文化展示馆
"前,看着工人们悬挂匾额。匾上
"阿耶玳医药
"四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用的是传统苗文与汉字并列的样式。
"左边再高一点,
"吴晓梅指挥着工人调整位置,她今天穿了一件靛青色的苗衣,领口别着那枚
"跨境蝴蝶
"胸针,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
展示馆是州民委特批的项目,专门用于保护和研究务婆传下来的苗族医药知识。龙安心坚持将建筑设计成传统苗家吊脚楼的样式,但内部配备了最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和实验室。
"龙经理!
"一个清脆的女声从身后传来。龙安心转身,看见一个穿白大褂的年轻女孩快步走来,手里抱着一叠文件,
"第一批检测结果出来了,太神奇了!
"
这是李教授派来的研究生小周,负责分析务婆药方的化学成分。龙安心接过文件,快速浏览着数据表格。那些用鸡毛炭灰
"打口舌
"的土方子,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下竟然显示出明确的药理活性——炭灰中的矿物质与鸡毛角蛋白形成特殊复合物,能吸附特定毒素。
"还有更惊人的,
"小周兴奋地指着最后一页,
"解毒方里的地衣成分,在模拟胃酸环境下会产生一种新型螯合剂,可以结合重金属离子!
"
龙安心眼前一亮。凯寨周边过去有不少铅锌矿,不少村民患有慢性重金属中毒。如果这个发现属实...
"龙经理,有客人。
"村委会的小王匆匆跑来,
"说是省医药集团的,想谈合作。
"
龙安心皱了皱眉。自从《民族药学》刊登了紫米抗癌成分的研究后,各路药企代表就络绎不绝地找上门来。大多数都想低价买断技术,有的甚至直接提出要挖走李教授的团队。
"带他们去会议室,我马上到。
"
会议室里坐着三个人:两男一女,都穿着考究的商务装。为首的男子约莫四十岁,梳着一丝不苟的背头,自我介绍是医药集团项目部总监刘志明。
"久仰大名啊龙经理,
"刘志明热情地握住龙安心的手,
"你们对苗族医药的挖掘保护工作,令人敬佩!
"
龙安心礼貌地寒暄几句,直入主题:
"刘总这次来是想...
"
"合作!共赢!
"刘志明笑容可掬地打开笔记本电脑,
"我们集团计划投资三千万开发苗药系列产品,想请阿耶玳作为技术顾问。
"
屏幕上是一个精美的PPT,展示了
"苗岭神方
"系列保健品规划——从解酒护肝丸到排毒养颜胶囊,一应俱全。龙安心注意到,其中几款直接引用了务婆药方的名称。
"抱歉,
"龙安心合上电脑,
"我们目前只做文化保护,不参与商业开发。
"
刘志明的笑容僵了一瞬:
"龙经理,这可是双赢啊!你们提供配方和文化背书,我们负责资金和市场,利润三七分成如何?你们三!
"
"不是钱的问题,
"龙安心摇头,
"务婆有交代,医药是救人的,不是发财的。
"
"那更该合作了!
"刘志明不依不饶,
"我们渠道广,能让更多人受益。再说...
"他压低声音,
"你们那个解毒方,完全可以做成抗雾霾产品,市场潜力至少十个亿!
"
龙安心正想再次拒绝,会议室门被推开,吴晓梅走了进来。她手里端着个木托盘,上面放着四个小酒杯和一只陶壶。
"听说有贵客,
"她微笑着用苗语说,
"按我们苗家的规矩,谈事前要先喝'入门酒'。
"
刘志明等人面露难色。龙安心心里暗笑——这是苗寨接待外人的古老习俗,酒里通常会加些
"特殊配料
",用来测试来者是否心怀诚意。
"这...我们开车来的...
"刘志明推辞道。
"米酒而已,度数不高,
"吴晓梅已经斟满四杯,
"客人先请。
"
三人交换了下眼神,最终刘志明带头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另外两人也照做了。酒刚下肚,年轻些的那个男代表就皱起眉头,喉结上下滚动。
"味道...有点特别?
"
吴晓梅笑而不语。龙安心知道这
"入门酒
"的配方——糯米酒泡雷公藤,加了一味叫
"黑心鉴
"的草药,专门对付心怀不轨的人。普通人喝了没事,但若近期接触过有毒物质,就会引发呕吐反应。
不到五分钟,年轻代表突然捂住嘴冲了出去。紧接着女代表也面色发青,踉踉跄跄地跟了出去。只剩下刘志明还坐着,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刘总,
"龙安心直视他的眼睛,
"你们来之前是不是接触过什么化学品?
"
"没...没有...
"刘志明话音未落,突然干呕一声,慌忙掏出手机,
"抱歉...接个电话...
"
他跌跌撞撞地逃出会议室,很快外面传来剧烈的呕吐声。吴晓梅和龙安心相视一笑——这三人明显近期接触过有毒物质,很可能是来窃取解毒方对付工业污染的。
"第几批了?
"吴晓梅收起酒杯。
"这周第三批,
"龙安心叹气,
"得加强安保了。
"
话音刚落,手机响起。是州民委杨主任:
"龙安心,民族大学的马教授团队明天到你们那儿,做苗族医药口述历史采集,你接待一下。
"
龙安心应下,心里却有些嘀咕。上次来个摄影团队,差点把务婆的《祛病歌》片段拍走做商业用途,幸亏发现得早。
第二天上午,民族大学的
"苗族文化研究团队
"如约而至。带队的是个六十多岁的学者,花白头发扎成马尾,说话慢条斯理,看起来比昨天的商人靠谱多了。
"龙同志,久仰久仰,
"马教授热情地握手,
"我们这次来,是想系统记录务婆老人的医药知识,为后人留下珍贵资料。
"
龙安心带着他们参观展示馆,介绍已经数字化的部分内容。当看到《祛病歌》的互动展示屏时,马教授团队的一个年轻博士眼睛一亮,立刻掏出笔记本记录。
"太宝贵了!
"马教授感叹,
"这些知识应该尽快出版,供学界研究。
"
午饭时,团队的法律顾问递给龙安心一份合同:
"马教授的意思是,我们合作整理出版《苗族医药大全》,著作权归校方,你们作为资料提供方会有署名。
"
龙安心扫了眼合同细则,眉头越皱越紧——根据附件条款,所有采访录音、视频的版权都归校方所有,甚至包括务婆口述的原始内容。
"这不太合适吧?
"龙安心推回合同,
"知识的所有权应该属于苗族社区。
"
马教授笑着解释:
"学术惯例如此。再说,出版后对你们申遗也有帮助嘛!
"
"要不这样,
"龙安心提议,
"你们负责整理研究,但原始资料的所有权和最终解释权归阿耶玳合作社。我们可以授权部分内容出版。
"
法律顾问立刻摇头:
"那不符合学校规定。所有研究产出必须...
"
"必须由学校掌控知识产权,
"龙安心接话,
"哪怕这些知识已经流传了几百年?
"
气氛一时僵住。吴晓梅适时地端来茶水,用苗语对龙安心说了几句。马教授团队中只有那个年轻博士听懂了,露出惊讶的表情。
"她说,
"博士翻译给其他人听,
"苗族的规矩是:知识像火塘,可以分享温暖,但不能把火种带走。
"
马教授哑然失笑:
"浪漫的说法。但学术研究需要严谨的版权归属...
"
"我们有个折中方案,
"龙安心突然想到个主意,
"务婆愿意用苗语口述,但内容会以'歌谣谜题'的形式呈现。你们可以录音,但要自己破解其中的医药知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