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未来大学”筹备组,教育梦想正式启航!(2/2)
学生培养:招收全球最具天赋、激情和创造力的年轻人,不唯分数论,更看重其好奇心、学习能力和改变世界的潜力。目标是培养出能够定义未来、解决人类面临重大挑战的领军人物。
产学研一体:大学将与未来智能及其他高科技企业紧密合作,学生将直接参与到最前沿的科研项目和创业孵化中。
这幅蓝图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心潮澎湃,仿佛看到了一座教育界的“理想国”正在冉冉升起。
“时不我待。”林风拍板道,“即日起,成立‘未来大学’项目筹备组。晚晴,你来总体负责协调。我们需要立刻开始几项关键工作。”
一个由精兵强将组成的筹备组迅速搭建起来:
总负责人:苏晚晴(o),负责统筹全局,对接内外部资源。
学术规划组:由一位刚刚从斯坦福大学退休、在教育创新领域享有盛誉的老教授领衔,负责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师资招募策略。
校园建设组:邀请了全球知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和未来智能内部的智慧城市专家,利用AI辅助设计,负责校园的选址规划和概念设计。
法务与财务组:负责处理大学资质申请、全球法规遵从、土地获取以及设立百亿美金级别的“未来教育基金会”(由林风个人首先注资50亿美金启动)。
筹备组迅速投入运作。
校园建设组利用AI分析了国内乃至全球数十个潜在地点,综合考虑了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气候环境、政策支持、人才吸引力、与未来智能产业布局的协同性等因素,初步筛选出几个备选方案。同时,融合了最新建筑技术、环保理念和AI智能管理的校园概念设计图也开始绘制。
学术规划组则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物色各个领域的顶尖学者和行业大牛,并着手设计一套既严谨又灵活、能够激发学生最大潜能的跨学科课程框架。
消息灵通的媒体很快捕捉到了风声。“林风斥巨资筹办私立大学”、“未来智能或将颠覆高等教育”等标题迅速登上了新闻。一时间,赞誉、期待、质疑、担忧各种声音交织。有人认为这是科技巨头承担社会责任、推动教育进步的壮举;也有人质疑其动机,担忧精英教育会加剧社会分化;还有传统教育界人士对其颠覆性的理念表示谨慎观望。
林风对外界的喧嚣并不在意。他知道,创办一所伟大的大学,注定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甘坐冷板凳的“百年工程”。此刻,看着筹备组提交的第一份选址分析报告和几张充满科幻感的校园概念图,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大学那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个从重生之初就萌发的梦想,终于在今天,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