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痕迹(1/2)
第171章痕迹
《淮南子》有言,“槐者,鬼木也,立天地之中,掌晦明之变。”
槐树羽状复叶昼展夜合的特性,与杨花相似,也使其成为昼夜阴阳交替的天然载体。
而“当得阴阳看好地”正对应槐树在风水学中“通阴阳界”的特殊地位。古时堪舆师常以槐树为坐标,通过其根系走向判断地脉阴阳。
槐树作为阴阳界碑的民俗记忆,黎明时树冠承接阳气呈伞状舒展(阳间地),暮色中气根垂落如招魂幡(阴地形)。
“树起黄翻结绣球”,则是因为槐树花的形态就是蝶形黄白小花聚成球状。
楚云霁的目光转回来,那槐树,得有千年历史了吧。
这如果挖了,村里人不得打死他们。
得想个办法。
林晓南和陈原对视一眼,瞳孔微缩,这歌词和旋律,不是当初女鬼在他们家沙发上,操纵着玩偶吟唱的《哭阴阳》吗?
“别淘气了,”眼见孩子们还要继续围着唱,村长随机拉住一个围着他们的小孩子,教训道,“你们这么围着,让客人怎么走啊?”
孩子们赶忙四散逃开。
被村长拉住的小孩儿也想跑,被楚云霁箭步拦住。
楚云霁不过是身形一闪,就挡住了男孩去路,他俯身平视男孩,声线温润似山涧清泉,语气温柔的问道,“你们刚刚唱的,可是《哭阴阳》?”
那小孩儿愣住了,见楚云霁温柔的态度,从小到大,他还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哥哥。
“那是《哭阴阳先生》。”村长乐呵呵说道,“楚先生也知晓这曲儿?”
“哦?”楚云霁转向老村长,眸光深邃,打探道,“这歌谣在此地很是盛行?”
“可不,”村长颔首,枯瘦的手指摩挲着竹杖,“这是祖上传下的哭丧调子,村里老人小孩,人人都会哼上几句。”
楚云霁若有所思,来的时候他有瞥见另一条路有杨树。
前世他在高校教历史时,听过音乐史方面的专家研讨会,会上就有学者说过民歌是一方水土之魂,能反映某一地域环境、文化特色。
于是他故意追问道:“小谷杨花叶叶细,这词中杨花,可是有所指?”
村长擡臂遥指,“村后山腰处,有一片老杨树林来着。”
楚云霁眯眼,站在村子里隐约可见山峦轮廓。
众人也望过去,那边也是山南处,只不过与他们来到路不同。
随即楚云霁与众人对视一眼,向村长道谢,动身往杨树林去。
众人沿着蜿蜒的山路向杨树林进发,林间弥漫着薄薄的雾气。
脚下的枯叶发出细碎的声响,林晓南的一手拽着陈原,另一只手渐渐被人托住。
林晓南转头,就见男鬼赵盛安默默的扶着她。
陈原赶忙瞪了过去,赵盛安将手放下。
“你们白天能出来了?”林晓南惊讶。
刚刚天亮后,跟着他们的二鬼就躲了起来。
赵盛安和杜慧云点了点头。
卫然在后面断路,解释道,“这林子里雾气大,太阳射不进来。”
而正走在众人前方开路的楚云霁的手也还被一个鬼握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