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长亭外,古道边(2/2)
徐贯与太渊二人,并肩立于旁。
“道长这就要离去了吗?真的不随我一同上京??”徐贯露出不舍之情。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徐兄自多保重。”太渊神色温和,双手抱拳,向徐贯行了一礼。
这三年时光,他们一同为治水奔波,情谊早已非比寻常。
“哎……”徐贯叹气,眼中满是不解,“不过,道长为什么不愿徐某在奏疏中多提及你的功劳,这样也可在陛下那儿留个好名儿,说不定还能发扬下南宗道统。”
“哈哈哈,贫道要什么好名儿…”太渊一声长笑,爽朗而洒脱,“贫道方外之人,闲云野鹤,只愿寄情于山水之间,能做个逍遥自在的山中人便已足矣,又没想着去道录司挂个名儿。”
“可道长辛苦三年,就这么…”
徐贯话音未落,就被太渊抬手制止了接下来的话语。
“徐兄,这个事情你我已经说过好几次了,今日辞别,就放过贫道的耳朵吧。”
太渊故意做出一副无奈模样说道。
“这……”
徐贯还想说什么,张了张口,最后沉默下来。
这时,太渊神色一正,认真叮嘱道:“徐兄你这三年里夙兴夜寐,为治水呕心沥血,着实伤了身体的根本。贫道教你的那套【养身八段锦】可得日日进行才是,不然恐影响徐兄寿数。”
之前,太渊看到徐贯精神很差,体虚气弱,就给他把了一脉。
结果一惊!
徐贯的身躯已经严重透支,如果持续下去,恐不出五年,便会油尽灯枯,魂归冥冥。
太渊急忙给他调理了一番,以自身元气贯通其沉珂之所。
但由于徐贯年近六十,不复壮年,不能进行大补,太渊就为其找了一篇宋朝留下的道家八段锦动作,来缓缓舒展调理徐贯的身体。
而且由于考虑到徐贯的年事,太渊还进行了些许修改,把其中比较剧烈的部分给删减,主要以凝神导气为主的文八段锦。
“徐某醒得。”徐贯点了点头。
“那徐兄再念一遍歌诀,贫道看看有没有错漏。”太渊依旧不放心地说道。
“哎呀……你……”
徐贯本想反驳,当年自己可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的科举之中“杀出来”的进士,岂会连区区八段锦的歌诀都记不住,这不是小瞧人嘛。
不过见太渊一脸坚持,无奈之下,只得清了清嗓子,缓缓背了起来。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鼓漱三十六,津液满口生。一口分三咽,以意送脐轮……”
“闭气搓手热,背后摩精门。尽此一口气,意想体氤氲……任督慢运毕,意想气氤氲。名为八段锦,子后午前行。”
背完,徐贯看向太渊。
“没错吧!”
“好,贫道去也。”
太渊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见徐贯已然牢记歌诀,便不再多言。
转身。
不带一丝迟疑。
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渐渐拉长。
徐贯站在原地,望着对方渐渐消失在这万丈红尘之中。
他突然感慨一声。
“人间有味是清欢啊…”